1. <wbr id="fmee0"></wbr>

          <form id="fmee0"></form>

        1. <form id="fmee0"><source id="fmee0"></source></form>
          <nav id="fmee0"><listing id="fmee0"></listing></nav>

          第一汽車影像

          發布日期:2023-08-01· 中國汽車報網 萬瑩 整理 編輯:萬瑩
          萬瑩 整理 編輯:萬瑩

          編前:2023年7月15日,中國汽車工業迎來七十華誕。70年征程,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從零基礎發展至每年產銷近3000萬輛,連續14年蟬聯全球產銷第一,連續8年穩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第一,今年一季度汽車出口奪得全球第一,并在“新四化”時代持續發揮引領作用。2~5版,以影像記錄這70年來具有代表性的汽車行業“第一”,見證中國汽車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


          第一塊基石 1953年7月
            第一汽車制造廠(“中國一汽”前身)當月15日破土動工,毛主席為工廠奠基題詞,這塊紀念石碑之后放在廠門前的廣場中央,成為新中國汽車工業的第一塊基石。

          第一輛汽車 1956年7月
            新中國第一輛汽車——解放牌CA10當月13日成功下線,結束了中國不能造汽車的歷史,成為新中國汽車工業乃至機械工業的一個重大里程碑。這款型號為CA10的載重卡車生產了30余年,解放牌汽車也成為國人心中的國產汽車鼻祖。

          第一輛自主研發大客車 1957年
            北京、上海兩地客車修造廠采用國產解放牌載重汽車總成件試制出全金屬整體結構“五七型”大客車,即新中國第一代國產大型客車?!拔迤咝汀笨蛙囀俏覈谝淮耆灾魃a的大客車,填補了我國客車工業空白。

          第一輛國產小轎車 1958年5月
            由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我國第一輛自主制造小轎車——東風牌小轎車CA71當月12日在長春誕生,由此揭開了我國民族轎車工業的歷史篇章,中國人從此坐上了自己生產的轎車。

          第一輛重型汽車 1960年4月

          濟南汽車制造總廠(現“重汽集團”)試制出我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牌JN150型8噸重型車,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重型汽車的歷史,并在接下來幾十年來,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防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第一輛合資轎車 1983年4月
            新中國第一款合資引進生產的國產桑塔納轎車當月11日組裝成功。桑塔納是新中國汽車工業的又一個里程碑,也是轎車工業發展的基石,打開了中國汽車業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加速發展的全新格局,同時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經濟的日益繁榮。

          第一家合資車企 1983年5月
            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合資合作協議當月5日簽署,由此拉開中國汽車業合資的帷幕。此后,上海大眾(后更名為“上汽大眾”)、廣州標致、一汽-大眾、三江雷諾、長安鈴木、東風神龍、上海通用(后更名為“上汽通用”)先后成立,成為我國汽車市場第一批合資車企。在合資企業架構下,我國汽車業迅速引進流水線作業的現代化生產方式,整車產量得到迅速提升。這一階段,合資造車較快提升了我國汽車制造業水平。

          第一次引進國外重型整車制造技術 1983年12月
            重型汽車制造技術轉讓合同簽字儀式當月17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當時的中國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現“重汽集團”)成功引進奧地利斯太爾重型汽車項目,是國內第一家全面引進國外重型汽車整車制造技術的企業,改變了我國重型汽車制造業相對薄弱的局面。

          第一部汽車產業政策 1994年7月
            國務院當月3日正式頒布《汽車工業產業政策》,這是新中國第一部汽車產業政策,明確了以轎車為主的發展方向,首次提出鼓勵汽車消費,允許私人購車,對合資產品有了明確的國產化要求。該政策的出臺,無疑是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標志性事件,對汽車消費市場起到巨大助推作用,也對汽車產業的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

          第一個汽車有形市場 1994年11月
            全國第一家有形汽車交易市場——上海聯合汽車交易市場正式開業,由政府部門搭臺,讓多種經濟成分的商家名正言順“唱戲”的新型汽車流通模式應運而生。此舉拉開了中國汽車市場由單一計劃經濟向多元市場經濟轉軌的競爭帷幕。

          第一輛新能源汽車 1995年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始于1992年,這一年,新能源汽車研究被列入“八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同時,一項由美國政府和中國政府聯合進行的軍用電驅動技術轉為民用大客車技術的項目也正式確立。在這樣的背景下,1995年,孫逢春帶領團隊造出了中國第一輛純電動大客車——“遠望號”。

          第一家民營汽車企業 1997年
            吉利集團進軍汽車業,成為我國第一個民營汽車制造商。圖為吉利生產的第一輛汽車——“吉利汽車”。在李書福帶領下,吉利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公司快速發展成為國內數一數二的自主品牌車企,到今天成為全球化汽車集團。幾乎在同一時期,奇瑞、長城汽車等自主品牌車企紛紛崛起。

          第一家4S店 1999年3月
            第一家廣汽本田特約銷售服務店——廣汽本田第一特約銷售服務店當月26日開業,這就是后來被稱為“國內第一家汽車4S店”的廣本汽車銷售服務店。上世紀末,汽車開始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但我國汽車市場尚處于大賣場賣車、路邊修理廠修車的無序狀態。隨著“4S店模式”的導入及其優勢逐步顯現,各汽車企業紛紛效仿,直到現在依然是我國汽車銷售服務市場的主流模式。

          第一次提出“鼓勵轎車進入家庭” 2000年10月
            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鼓勵轎車進入家庭,從此私人消費逐漸成為汽車消費主流。私家車消費的動力是巨大的,不僅推動了汽車業的發展,同時拉動相關產業發展,有力擴大了內需,為房地產業、金融業、保險業、旅游業、石油業、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首批中國轎車批量出口 2001年10月
            奇瑞首批10輛“風云”轎車當月27日經天津港出口敘利亞,開始批量進入國際市場,從而實現了奇瑞整車出口海外市場“零”的突破,亦開創了中國轎車批量出口的先河。

          第一款正向研發重型柴油發動機 2003年12月
            國內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A6DL奧威4氣門大功率重型柴油機當月20日在錫柴下線,成為我國首款正向開發的高端重型車用發動機。奧威成功下線,令國內汽車內燃機開發水平實現大跨越。

          國內第一個產品召回制度 2004年3月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當月15日正式頒布,由此,中國第一個產品召回制度誕生。此后,我國在多項產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的立法中引入了缺陷產品召回制度。召回制度是產品質量和消費者權益的有力保證,實施召回制度有利于提高生產商和銷售商的產品質量意識,有利于企業關注技術改造和環保問題,有利于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召回制度也是我國汽車市場走向成熟的標志之一。

          第一次大規模國際并購 2005年7月
            中國南汽當月22日以5000萬英鎊收購羅孚、MG以及其發動機供應商Powertrain,是我國汽車制造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國際并購,為我國車企通過跨國并購、整合全球資源,提高國際競爭力積累了寶貴經驗。

          第一個乘用車發動機品牌 2005年10月
            奇瑞同步引進歐洲領先技術生產的新一代發動機正式定名為ACTECO,標志著第一個屬于中國的發動機品牌誕生,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在新一代高性能發動機領域實現零的突破。

          第一個產量破百萬輛自主品牌 2007年8月
            奇瑞第100萬輛汽車下線,成為第一個產量突破百萬輛的自主品牌。

          第一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 2009年~2012年
            國家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2009年1月共同啟動“十城千輛”工程,主要內容是通過提供財政補貼,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使全國新能源汽車運營規模到2012年占到汽車市場份額的10%。由此,“十城千輛”成為世界第一個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應用行動。

          第一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 2009年1月
            財政部聯合科技部發布《關于開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同時以附件形式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中央財政將對購置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從此拉開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時代的帷幕。

          國內汽車產銷第一次破千萬輛 2009年10月
            隨著1輛一汽解放J6當月20日駛下生產線,我國汽車年產量首次達到1000萬輛。到2009年10月底,我國汽車年產銷均首次突破1000萬輛大關,邁進千萬輛級汽車產銷大國行列。

          第一次成為世界汽車產銷第一 2009年
            當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1379.1萬輛和1364.48萬輛,同比增長48.30%和46.15%。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汽車產銷量第一的國家,比預計提前了5~6年。由此,我國汽車產銷連續多年蟬聯全球第一,中國汽車業走上由大到強的發展之路。

          第一個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 2012年7月
            國務院當月9日正式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要求堅持產業轉型與技術進步相結合,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同時,確定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內燃機汽車,提升我國汽車產業整體技術水平。

          汽車出口第一次破百萬輛 2012年
            汽車出口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汽車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2012年,我國汽車出口首次突破100萬輛,成為新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第一次戰略性入股世界著名汽車集團 2014年3月
            東風汽車集團當月26日入股法國標致雪鐵龍(PSA)集團,持有14%的股份,成為PSA并列第一大股東。這是中國汽車企業首次戰略性入股世界著名汽車集團。

          第一次成為全球最大動力電池生產國 2015年
            當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補貼政策刺激下迅速擴容,動力電池裝機量也“水漲船高”,成功取代手機鋰電池,成為鋰離子電池行業最大的市場。也是這一年,中國趕超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國。

          第一次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車市 2015年
            當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34萬輛和3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之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多年蟬聯全球第一,并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漸退坡直至完全取消,新能源汽車產業全面向市場化轉型。

          首次明確建設汽車強國總目標 2017年4月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當月25日聯合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為推進汽車產業由大到強發展提供指導?!兑巹潯反_定了“力爭經過十年持續努力,邁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的總目標,提出了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全產業鏈實現安全可控、中國品牌汽車全面發展、新型產業生態基本形成、國際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高6個細分目標,為未來10年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提供了保障。

          首次正式出臺“雙積分”政策 2017年9月
            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當月27日聯合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簡稱“雙積分”政策),旨在建立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市場化長效機制,推動我國汽車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首次正式提出取消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 2018年4月
            國家發改委當月17日表示,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汽車行業擴大開放是大勢所趨,充分的市場競爭將加快行業優勝劣汰,也有助于中國品牌車企真正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首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 2018年3月
            全國首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當月1日在滬發放,上汽和蔚來獲得第一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當年4月11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這是繼北京、上海、重慶、深圳等地陸續出臺自動駕駛路測政策后的首個全國性規范。

          首款量產L4級自動駕駛巴士 2018年7月
            國內也是全球首款搭載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巴士金龍阿波龍,于當月4日量產下線,其商業化落地同步展開。此前,宇通、安凱、福田、金旅等企業已在特定區域進行了無人駕駛客車示范運行。

          造車新勢力企業交付元年 2018年
            中國新造車勢力企業進入交付元年,蔚來、威馬等行業內領先企業當年5月先后完成交付。同年12月,小鵬首款量產車G3上市,蔚來也在12月15日正式發布了第二款量產車ES6,造車新勢力迎來第一波交付熱潮。

          中國汽車品牌海外首個全工藝獨資制造工廠 2019年6月
            長城汽車俄羅斯圖拉工廠當月5日竣工投產。同時,中國品牌首款全球車哈弗F7在此工廠下線并海外上市。長城汽車俄羅斯圖拉工廠是中國汽車品牌在海外首個涵蓋沖壓、焊接、涂裝、總裝四大生產工藝的整車制造廠,項目規劃年產15萬輛,本土化率達到65%。長城俄羅斯圖拉工廠的投產,成為中國品牌“走出去”的新旗幟。

          中國第一家外商獨資車企 2019年12月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當月30日舉行了首批中國制造Model 3員工車主交付儀式。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不僅成為中國汽車行業對外開放的新標桿,而且其“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的“中國速度”更是享譽全球。

          首次啟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 2020年7月
            為促進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引導農村居民出行方式升級,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工信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當月15日發布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新能源汽車下鄉不僅引導企業加碼下沉市場,促進農村居民出行方式全面升級,更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規?;l展邁向新階段。

          首個外資車企參與國有車企混改案例 2020年5月
            當月29日,安徽省國資委、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三方簽署戰略合資合作協議。大眾中國出資10億歐元,獲得江汽控股50%的股份,安徽省國資委持有50%的股權并仍控股江汽。同時,大眾中國增持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的股份至75%。

          首個網約車、順風車安全團體標準 2020年7月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當月2日正式發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平臺公司安全運營自律規范》團體標準和《私人小客車合乘信息服務平臺公司安全運行技術規范》團體標準,這是我國首個網約車和順風車安全團體標準。

          首次提出“雙碳”目標 2020年9月
            當月22日,我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首次提出,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半p碳”目標成為影響汽車行業、企業發展的重要議題,車企也通過各種措施積極謀求轉型,向綠色發展方向邁進。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交易正式啟動,我國碳交易市場開始運轉。

          首個乘用車產銷破千萬輛的中國品牌車企 2020年10月
            截至2020年10月底,吉利汽車全球累計銷量突破1000萬輛,成為首個實現乘用車產銷1000萬輛的中國品牌車企。

          首部數據安全法規 2021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當月1日正式施行,汽車數據安全有了法律保障。數據安全法的發布,不僅從法律法規層面為汽車數據安全提供了基礎依據,也為行業管理提供了基礎框架。

          首個皮卡行業規范化標準 2021年10月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公告,批準包含《多用途貨車通用技術條件》(下稱《條件》)在內的多項國家標準。作為我國首個皮卡行業規范化標準,《條件》的正式出爐不僅是皮卡進一步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的象征,更引導整個市場走向“皮卡乘用化”新階段。

          新能源汽車產量首次突破千萬輛 2022年2月
            截至2022年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累計突破1000萬輛;2023年7月3日,中國新能源汽車第2000萬輛下線活動在廣州舉行。從第一輛“遠望號”到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歷時27年;而完成第二個1000萬輛,僅用了17個月。這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產業化、市場化的基礎上,邁入規?;?、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首個正式停產燃油車的車企 2022年3月
            比亞迪正式停止傳統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由此,該公司也成為全球首個正式停產燃油車的車企。2022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86.35萬輛,同比增長208.64%,超過特斯拉131萬輛的銷量,再次奪得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首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 2022年3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當月23日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氫能產業戰略定位、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具體任務和保障措施。這是我國首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燃料電池車保有量要達到約5萬輛,并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

          首次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 2022年8月

          2022年7月7日,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自2022年8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含國家明確的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取消對符合國五排放標準的小型非營運二手車的遷入限制,促進二手車自由流通和企業跨區域經營。國內二手車行業迎來歷史性時刻,至此,影響二手車流通的“三座大山”全部移除。

          自主品牌份額首超50% 2023年上半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1~6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598.6萬輛,同比增長22.4%,市場份額為53.1%。自主品牌首次實現半年度份額超50%,占到了市場的半壁江山,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這一成績離不開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長以及其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的“彎道超車”。

          熱門推薦
          不卡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下载,色综合中文字幕无码,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中文字幕熟女乱码,亚洲欧美丝袜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