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br id="fmee0"></wbr>

          <form id="fmee0"></form>

        1. <form id="fmee0"><source id="fmee0"></source></form>
          <nav id="fmee0"><listing id="fmee0"></listing></nav>

          奮進70年,自主車企星光璀璨

          發布日期:2023-08-01· 中國汽車報網 張奕雯 編輯:黃蓓
          張奕雯 編輯:黃蓓

          編前:7月15日,中國一汽迎來自己的70歲生日,這不僅是中國一汽值得慶祝的日子,更是中國汽車產業的大日子。從缺重少輕,到“以市場換技術”,再到如今用技術“反哺”外資車企,自主車企經過70年的成長和奮斗,已經日漸成熟和壯大?;厥讈頃r路,自主車企篳路藍縷、碩果累累;展望未來,自主車企摩拳擦掌、信心滿滿。

          中國一汽
            從荒原建廠到三年投產,從乘東風到展紅旗,從結伴大眾到牽手豐田,與中國汽車工業同齡的中國一汽,在70年的奮斗中始終堅守“長子”職責,引領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
            在創業成長期,中國一汽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憑借一腔孤勇創立了解放、紅旗兩大民族品牌。伴隨1956年解放CA10總裝下線,中國不能制造汽車的歷史由此終結。改革轉型期,中國一汽調整結構,開放合作,完成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技術改造,形成商乘并舉、自主合資協同并進的發展格局。創新發展期,中國一汽加快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樹立民族汽車品牌,創造了“風景這邊獨好”的業績。
            如今,中國一汽吹響“All in新能源”的號角,推進紅旗、解放、奔騰三大自主品牌新能源轉型步伐,加深與大眾、豐田合資合作,向著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前進。
            東風汽車
            “中國這么大,一個汽車廠不夠,我們一定要建設第二汽車廠?!泵飨闹甘?,開啟了東風公司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奮斗。1969年,第二汽車制造廠開始大規模建設。1992年,第二汽車廠正式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開始了東風公司向商用車、乘用車、關鍵零部件等領域全面進軍的擴張階段。從第二汽車制造廠,再如今開枝散葉的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風公司累計產銷已高達5600萬輛。
            面對電動化、智能化浪潮,東風公司2021年發布“東方風起”計劃,實行“躍遷行動”,并持續深化“轉型升級三年行動”,再度開啟自我革新之路。從年初馬赫動力熱效率45.18%獲能效之星認證,到4月春季發布會三大科技品牌發布,再到上海車展上eπ橫空出世、猛士917預售、嵐圖追光上市,今年以來,東風公司進一步加速向科技公司轉型,譜寫新時代新篇章。
            長安汽車
            長安汽車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862年李鴻章創辦的上海洋炮局。在動蕩中一路走來的上海洋炮局,于1951年更名為長安機器廠,并于1953年開始研制汽車。1984年,長安開始進入汽車行業,生產出中國第一批小型汽車。1994年,長安汽車制造廠改制,成立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逐步發展成為以小型汽車為主導的汽車制造企業。2001年,長安與福特汽車牽手成立中國第一個由外資控股的汽車公司——長安福特。2006年,隨著第一款自主品牌轎車“奔奔”下線,長安大舉進軍自主品牌乘用車。2009年,長安以142.5萬輛的自主產銷量成為中國首個產銷過百萬輛的自主車企。
            從首輛國產吉普車,到中國第一輛微型汽車,再到如今縱跨全域的產品布局,“中華老字號”長安在長達39年的造車歷史中始終堅持革新。2017年,長安毅然發起“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不斷推進香格里拉計劃、北斗天樞計劃、海納百川計劃,實現新能源、智能化、海外出口等多領域的突破性發展,為打造世界一流汽車品牌努力奮斗。
            上汽集團
            1955年11月,上海市內燃機配件制造公司成立,主管業務包括上海汽車零配件行業,上汽集團開始起步。1958年9月,第一輛鳳凰牌轎車在上海汽車裝配廠試制成功,實現上海汽車工業轎車制造“零”的突破。1964年,鳳凰牌轎車更名為上海牌轎車,至1975年形成5000輛年生產能力,上海成為中國批量最大的轎車生產基地之一。
            1978年以來,上汽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率先走上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加快發展的道路。1983年,上汽利用上海牌汽車的老廠房成功完成桑塔納轎車的組裝。1984年,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中外雙方各占50%的持股比例成為后來中國合資車企的范本。進入21世紀,上汽還成功實施一系列出??缪蟛①徶亟M戰略,不斷做大做強,從一個小型落后分散的國企成長為上海最大的企業集團、中國銷量最大的汽車集團、世界500強企業。
            面對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上汽積極跟進,先后推出智己汽車、飛凡汽車等新能源品牌,推出全球首款氫燃料電池MPV,也是中國率先推出智能網聯汽車的車企之一,全面提升技術實力和競爭力。
            廣汽集團
            廣州汽車制造廠作為廣汽集團的前身,成立于1958年。1997年,由于廣州標致宣告退市而面臨進退抉擇的廣州汽車產業,毅然成立廣州汽車集團,開始了廣州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乘用車與商用車之路。隨后,廣汽先后與本田、豐田、日野、菲亞特等車企合作,以合資方式走出“廣汽速度”。
            2006年,廣汽成立汽車工程研究院,開始探索自主品牌整車產品的研發之路。2010年,廣汽傳祺下線,成為廣汽首款自主車型。廣汽更是敏銳捕捉到新能源汽車的機遇,迅速布局,“網約車”起家的廣汽埃安在短短6年時間里已經成為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不可撼動的一大力量。此外,廣汽還加大在智能駕駛、出行服務、飛行汽車等方面的布局,描繪出一幅綠色出行、陸空一體的立體出行生態藍圖。
            北汽集團
            始建于1951年的北汽集團,至今已有72年發展歷史。1958年6月,中國首輛獨立自主研制的“井岡山”轎車駛入中南海,北京汽車制造廠也由此起步。在多年發展中,北汽先后制造出中國第一輛越野車、第一輛噸級輕卡,成立了中國首家中外合資汽車公司——北京吉普。
            2009年,國務院發布《汽車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首次提出大規模發展新能源汽車,并在同年啟動“十城千輛”計劃。乘著政策的東風,北汽開始在新能源汽車業務上大有作為。2009年,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是我國首家獨立運營、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2013年~2019年期間,北汽新能源連續7年保持國內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第一的成績,年銷最高達15萬輛。
            然而,隨著電動化轉型的不斷深入,“油改電”路線顯然無法支撐新能源汽車的可持續發展,北汽開始進入下坡路。近年來,北汽藍谷全力推進的新能源品牌極狐的發展并不十分順利。亟需上量的北汽,在新能源轉型中還需再加把勁,以重獲市場競爭優勢。
            奇瑞汽車
            與其他車企不同,奇瑞誕生之初就透露著對技術的執著。1997年,奇瑞建廠,首先建立的便是發動機廠房,在國內率先開始了發動機研發。2005年,奇瑞誕生了中國第一個汽車發動機自主品牌ACTECO發動機。隨后,奇瑞ACTECO四缸發動機正式開始出口美國,實現中國自主發動機品牌出口“零突破”。在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技術奇瑞堅持技術創新毫不動搖,為其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如今,立足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奇瑞計劃推出第三代混動科技、電池技術、電驅技術、智能駕駛技術等135項新技術。
            在技術創新的同時,出口也成為奇瑞的一大標簽。1998年,奇瑞開始建立整車工廠。1999年,奇瑞第一輛轎車風云正式下線。2001年,奇瑞首批10輛風云轎車出口敘利亞,開啟了奇瑞汽車整車出口之路。今年上半年,奇瑞出口整車總量達39.4萬輛,占總銷量的53%。在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的當下,“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奇瑞,對于中國汽車出口的貢獻不容忽視。
            江淮汽車
            1964年5月,巢湖汽車配件廠誕生,拉開了安徽汽車工業發展史的序幕。1969年,首批20輛汽車順利出產,巢湖汽車配件廠也正式更名為“江淮汽車制造廠”。1990年,全國汽車工業發展陷入低潮,江淮在生死抉擇之際踏上第二次創業的征程,成功開發客車專用底盤,改寫中國客車底盤由貨車底盤改裝的歷史。
            經過幾十年的摸爬滾打,安徽江淮汽車集團于1997年正式成立。2007年,江淮賓悅轎車正式亮相,宣告江淮正式進軍轎車市場。由此開始,江淮在商務車、轎車、SUV等多個細分市場均有所建樹。
            面向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江淮開始了第三次創業征程。在加大電動化、智能化自研投入的同時,江淮與地平線、華為、科大訊飛等眾多產業鏈企業達成合作,并持續深化與大眾、蔚來的戰略合作。今年4月,江淮再度吹響變革號角,以“無智能,不造車”的全新思維,將“智能”作為發展核心基因,推動品牌煥新發展,以全新“JAC”形象,把母品牌做強做響,發力打造智能汽車。
            比亞迪汽車
            以造電池起步的比亞迪,于2003年正式進軍汽車市場。2005年,比亞迪推出首款汽車——F3,憑借高性價比迅速成為市場熱銷車型。堅持新能源汽車路線的比亞迪于2008年成功推出全球首款雙模電動汽車F3DM,成功將插電式混動系統正式帶入混動汽車的主流市場。盡管當年總被嘲笑“山寨”、“模仿”,但比亞迪一直低調鉆研技術,培育自己的“技術魚池”,并于2021年推出第四代混動系統DM-i,迅速成為市場寵兒。
            如今,比亞迪在車型研發、模具開發、整車制造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并在2022年毅然選擇全面轉型新能源汽車,一躍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王者。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累計實現125.56萬輛銷量,同比增長94.25%,問鼎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
            吉利汽車
            吉利于1997年正式開始汽車研發制造。1998年,吉利首款產品——吉利豪情正式下線,開啟了我國民營自主品牌造轎車的先河。2005年,吉利汽車參加第61屆法蘭克福車展,實現了中國汽車參加世界頂級車展零的突破。2009年,吉利成為中國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汽車企業,先后在香港和瑞典上市。次年,吉利一舉收購沃爾沃汽車,成為中國第一家收購歐洲頂級豪華汽車品牌的企業,實現自主品牌向全球化、高端化的進一步轉型。
            自2017年始,吉利開始加強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投入,并于2019年推出自主品牌幾何汽車,加強智能化、電動化領域布局。2020年10月底,吉利全球銷量突破1000萬輛,成為首個產銷達1000萬輛的中國乘用車品牌。2021年,吉利正式發布“智能吉利2025戰略”,提出在新能源、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智能座艙等核心技術領域全棧自研。從“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的懵懂期到如今半年銷量近70萬輛,厚積薄發的吉利正在成為引領自主品牌向上的重要力量。
            長城汽車
            長城汽車成立于1984年,當時我國汽車工業正處于“缺重少輕”的窘境之中。隨著微型卡車、輕型卡車和轎車等產品發展,長城開始生產CC130輕型卡車、8座越野車CC513等少量車型。然而,1994年,長城因汽車生產實行“目錄制”管理而被迫暫停轎車項目。隨后,長城開始轉戰皮卡市場,后又瞄準十萬元以下SUV市場,從此開辟了屬于長城的汽車時代。在國內皮卡、SUV市場大勝后,豪華品牌WEY、女性專屬品牌歐拉和高端豪華越野SUV品牌坦克、智能電動汽車品牌沙龍次序涌現,不斷推動長城向上發展。
            在向著全品類發展的同時,長城也在積極拓展全球市場。今年上半年,長城海外累計銷售汽車123930輛,同比大增97.27%。旗下五大品牌接力加速出海,哈弗H6 HEV、歐拉好貓、坦克300等多款車型相繼在海外市場上市,“中國的長城”正在成長為“世界的長城”。
            理想汽車
            2015年7月,理想汽車在新能源初創車企爭相涌現的浪潮中低調誕生。彼時,沒人能想到理想可以僅依靠一款車型便成功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站穩腳跟。2019年4月,理想ONE正式上市,開啟了理想一款車“打天下”的傳奇故事。2020年,理想成功在美掛牌上市;2021年,理想實現港股上市。憑借精準的市場定位,理想ONE以超30萬元的價格成功成為自主品牌沖擊高端的佼佼者。今年上海車展期間,理想更是發布“雙能戰略”,全面發力“智能”、“電能”,并邁入“增程電動”與“高壓純電”并駕齊驅的新階段。
            在不久前理想汽車首席執行官李想發布的全體員工信中,李想表示,理想的驅動力是成長。正是在不斷的成長中,理想從月銷4000輛走到了月銷32000輛,從增程路線走到“純電+增程”兩手抓,從“新勢力三巨頭”走到穩居新勢力車企銷冠。李想表示,理想2025年將推出11款產品,覆蓋更廣泛的家庭用戶市場,做到中國市場所有豪華品牌銷量的第一,交付量達到160萬輛/年。
            蔚來汽車
            成立于2014年的蔚來汽車,起初的造車之路走得頗為順利,2015~2017年接連完成多輪融資,并于2018年成功在紐交所敲鐘上市。2017年12月,蔚來ES8正式上市。
            蔚來憑借著優質的用戶服務,得到不少用戶的擁護,“蔚來式”服務模式更是讓不少車企堅定“用戶為中心”理念。2019年,蔚來迎來至暗時刻,股價跌跌不休,盈利遙遙無期。2020年,安徽合肥與蔚來簽訂70億元的股權融資,助力蔚來脫離泥沼,一步步成為新勢力三強。當年,蔚來共交付43728輛汽車,同比增長112.63%,迎來業績拐點。2022年,蔚來成功赴港上市,進一步助推蔚來向上。2022年,蔚來年交付量首次突破10萬輛大關。
            然而,由于其獨特的品牌調性,蔚來在用戶服務上投入大量資金,很難支持其長期發展。為此,蔚來將推出全新品牌“螢火蟲”,定位10萬~20萬元電動小車,主打中低端市場,預計2024年第三季度在歐洲市場首發。
            小鵬汽車
            迄今已有9年歷史的小鵬汽車,是造車新勢力為數不多的幸存者之一??v觀小鵬的發展,從XPILOT自動駕駛系統,到飛行汽車,科技始終是小鵬的核心屬性。在堅持技術自研的基礎上,小鵬更是以高性價比來搶奪市場。2018年,小鵬G3正式上市,并于2019年便實現第1萬輛下線。在成功赴美、赴港上市后,2021年10月,小鵬順利迎來了第10萬輛整車下線。然而,2022年底小鵬G9發布遭遇滑鐵盧,使得今年上半年小鵬的發展始終一蹶不振。上半年,小鵬累計銷量41435輛,同比大減39.92%。
            不過,如今迎來大眾集團7億美元入股的小鵬,似乎有所轉機。根據規劃,小鵬將與大眾共同開發兩款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從發展初期的“市場換技術”到如今的向外輸出技術,小鵬與大眾的合作,彰顯了中國汽車工業70年來的強大生命力,惟有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實現“汽車強國”之夢。

          熱門推薦
          不卡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下载,色综合中文字幕无码,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中文字幕熟女乱码,亚洲欧美丝袜久久精品